為全面助力河南省打贏疫情防控攻堅戰(zhàn),鄭州市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領導小組決定,將鄭州市第一人民醫(yī)院港區(qū)醫(yī)院原址,改造擴建為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患者定點救治醫(yī)院,建設河南版“小湯山”醫(yī)院。?
10天時間完成整個項目建設,時間緊、任務重,如何為整個醫(yī)院提供一個可靠的信息化系統,在短時間內建設一個數據中心更顯得迫切,模塊化數據中心的建設方案成為最佳選擇,也是唯一選擇。
戰(zhàn)“疫”打響,1月31日晚上8點,鄭州耕耘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接到任務,總經理徐汝濤先生親自掛帥,第一時間成立項目組,連夜組織技術方案、落實貨物、協調倉儲物流、調集精兵強將,全力以赴投入項目建設,于凌晨3點將三套華為FusionModule800小型智能模塊化機房設備運抵工程現場。
疫情當下,時間就是生命,耕耘人展開了一場與時間的賽跑,克服現場停水停電的惡劣環(huán)境,每天20個小時的高強度工作,仍要嚴把質量關,同時還要在高密集人群環(huán)境中做好每個人的防疫防護。耕耘人充分發(fā)揚了“召之即來、來之能戰(zhàn)、戰(zhàn)之必勝”的精神,加班加點,把原來需要15天才能完成的工作,壓縮到了3天完成,按時保障了醫(yī)院信息化的快速部署及應用,夯實了河南“小湯山”的信息化中心“底座”!
風雪夜,凱旋而歸!不需要錦旗、也不需要鮮花!你們就是這條街最靚的仔!
想節(jié)能又怕熱?那就多用自然冷卻資源!
“魚和熊掌”可以兼得嗎?
當數據中心基礎設施需要節(jié)能,但同時制冷系統工作時又容易產生高額電費的時候,節(jié)能和機房舒適的溫度可以同時獲得嗎?
為了兼得“魚和熊掌”,看看大佬們是如何做的?
微軟
在蘇格蘭海岸線附近的水域中建了一個水下數據中心。
將數據中心建設在距離北極圈70公里的地方。
谷歌
在比利時的數據中心,其采用的蒸發(fā)冷卻系統從附近的工業(yè)運河抽取用水, 實現了100%水側自然冷卻。
騰訊
把數據中心建在貴州的山洞里。
“海里、山里、北極圈”,我們提取關鍵詞不難發(fā)現,這三個地方都有一個共同特征,就是充分利用了自然冷源,不僅獲得了更為理想的PUE,而且大幅度的降低了電能耗。所以,想節(jié)能又怕熱的難題,仿佛有了解決辦法。但是將數據中心建設在山里海里的方案,犧牲了建設的靈活性。因為并不是所有的數據中心都能建在山里海里,這意味著該模式難以批量復制。那“魚和熊掌”真的不能兼得了嗎?別急,因為辦法總比困難多。為了降低環(huán)境與數據中心建設模式的強耦合程度,充分利用自然冷卻資源,間接蒸發(fā)冷卻方案應運而生。間接蒸發(fā)冷卻技術原理是通過非直接接觸式換熱器將直接蒸發(fā)冷卻得到的濕空氣(二次空氣)的冷量,傳遞給待處理空氣(一次空氣)實現空氣等濕降溫的過程。它的優(yōu)勢之一在于最大化的利用了自然冷卻資源,這意味著機房的“電老虎”有了新的對手。得益于降低能耗的優(yōu)勢,間接蒸發(fā)冷卻方案正在發(fā)酵為行業(yè)獲得更佳PUE的全新選擇。為什么這么說?看看具體的實踐效果就可以知曉答案~
間接蒸發(fā)冷卻方案節(jié)能降耗的實際應用
烏蘭察布云數據中心PUE低至1.15。烏蘭察布地處內蒙古自治區(qū)中部,四季分明,氣候涼爽,年平均氣溫在0—6℃之間。如果能夠合理的利用自然冷卻資源,將極大的降低數據中心的能耗,從而節(jié)約大量的電費成本。
傳統大型數據中心制冷系統通常采用冷凍水系統,并利用板式換熱器來利用自然冷源。這樣的設計存在設計、施工和運維的三個難點:設計難。水系統方案龐大復雜,從管路設計、部件選型到控制邏輯,都需要根據不同項目定制,設計周期長;施工難。由于管路太多,在實際工程中存在大量的交叉界面,項目管理協調及成品保護難度大,交付工期往往大于半年甚至1年以上;運維難。由于系統復雜,往往需要非常專業(yè)的暖通工程師進行維護,維護效率低下且成本高昂。
為了解決這些問題,華為提供了FusionCol間接蒸發(fā)冷卻解決方案。所以,想節(jié)能又怕熱的難題,仿佛有了解決辦法。但是將數據中心建設在山里海里的方案,犧牲了建設的靈活性。因為并不是所有的數據中心都能建在山里海里,這意味著該模式難以批量復制。